投稿指南
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,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,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,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。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、删节权。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,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。 一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。 2、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。 二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。 7、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专访“巨树计划”发起人奚志农:能感受树的每

来源: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10-18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奚志农: 树,对于普通人来说,是既熟悉又陌生的,你要说熟悉的话,那就说这是最司空见惯的东西。陌生是指很多人看了很多行道树、小区里的树、公园里面的树、寺庙里的树、大森

奚志农:树,对于普通人来说,是既熟悉又陌生的,你要说熟悉的话,那就说这是最司空见惯的东西。陌生是指很多人看了很多行道树、小区里的树、公园里面的树、寺庙里的树、大森林里面的树,但是对树到底有多大的了解?从生物学的意义上来讲,它是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。我们用这样的一种方式来让更多的公众来了解森林生态系统,来了解中国这么令人惊叹的巨树,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。

巨树等身照/图:野性中国工作室

奚志农:我们“巨树计划”最初的策划案是在2018年的1月份就已经出了,是在拍大树杜鹃之前。之后也不敢说每年一次,2018年拍了大树杜鹃,2019年拍了铁杉,2021年拍了秃杉,到今年拍了这个黄果冷杉,“巨树计划”也是一步一步的在完善的。任何事情都肯定没有一开始那么完美,很多想法也是不停地在完善当中。

奚志农:这个事情要追溯就很远了。在2009年,国家地理拍了红杉,2012年又拍了巨杉,都是北美的。红杉是世界最高的,巨杉是世界最大的,有这两个先例,我想,我们是不是可以拍世界上最大的杜鹃花,就在云南。当时在2012年前后,也去和高黎贡山保护区的朋友来讨论这个事儿。但是那个时候一没有无人机,二没有攀树的资源。当时也做了一些设想,比如说用脚手架等等。但是完全不现实,就被搁置了。

奚志农:这跟摄影圈子八竿子打不着。拍摄巨树,之前没有人做这个事儿,“野性中国”又是一个致力于用影像的方式来推动自然保护的进程,用影像来提升中国公众对自然的认知和保护意识的组织。就完全是出于一种责任、天职、使命,没有人做这样的事儿。全世界也只有三个地方在做。

奚志农:你看过我们发在720云平台的那个非常高清的等身照了吗?要不看高清的,那没有意义。我们还没有这个条件去做一张一比一的照片,巨树在各种这些平台传播,都有压缩,模模糊糊的,什么都看不清,没有办法感觉到我们这个等身照的一个震撼。

九派新闻:这次看到很多报道说咱们是“中国巨树科考队”,是这样称呼吗?

奚志农:这个问题我真的没有研究。人类对自然的探索从来都不曾停止,国家地理对于这个未知世界的探索已经花了130多年的时间了,对大树的探索也是从他们开始的。有前人的经验,那我们为什么不呢?

九派新闻:拍摄巨树与其他摄影题材相比,独特的是什么?

他表示,“中国巨树科考队”是后来被起的名字,对巨树的拍摄活动本名为“巨树计划”。

九派新闻:这次怎么得到黄果冷杉的消息的?

【爆料】请联系记者微信:linghaojizhe

九派新闻:您之前拍摄了很多野生的动物,拍摄动物与巨树的不同在哪里?

【来源:九派新闻】

奚志农:没有我们的巨树计划,科学家也只能望树兴叹,只能在树底下站着看一看。现在有了无人机,无人机上去飞一飞。他能亲自到了上面,感受树的每一个梯度的不一样,上面寄生的植物的不一样,球果大小的不一样,生长情况的不一样,那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。我们的这个计划让科学家插上了翅膀,让他们上到了树上,但是之前没有这样的一种统筹安排,没有攀树团队的强有力的技术和安全保障,是不大有这个可能的。

奚志农:就像这一次巨树的成果发布,数不清的媒体都在转发,这就是影像的力量。在过去我拍摄的金丝猴也好,藏羚羊也好,绿孔雀也好,雪豹也好,如果不记录下来,谁知道它们?有一句话说“唯有了解才有关心。有了关心之后才可能有行动”。你都不了解,说保护动物、保护自然,不就是一句空话吗?

九派新闻记者 王怡然

九派新闻:您拍摄巨树的时候会感到震撼吗?

奚志农:自己要做的事情,怎么会有辛苦这个词儿呢?没有人请你去,更没有人逼你去。就我拍摄动物都快40年,没说过一个字的辛苦,说就没有意思了,那谁让你去做呢?

以“巨树计划”的名义进行第一次活动是在2018年在云南拍摄大树杜鹃。从那之后,奚志农还组织拍摄过铁杉、秃杉等巨树,此次对黄果冷杉的拍摄是“巨树计划”的第四次拍摄活动。

九派新闻:您认为拍摄巨树的意义是什么呢?

“用影像的力量促进自然保护”,是奚志农的信念,也是“野性中国”工作室创立的初衷。他用相机记录着中国野生的动植物,从滇金丝猴到藏羚羊,再到巨树。在他看来,人类在探索自然的脚步从未停止,对于巨树的拍摄与记录也是其中的一个脚步。


文章来源:《中国野生植物资源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yszwzy.cn/zonghexinwen/2022/1018/707.html



上一篇:巨树等身照发布!中国最高树木83.4米,相当于
下一篇:南宁发现连片珍贵野生稻,是稻种资源的重要组

中国野生植物资源投稿 |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编辑部|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版面费 |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论文发表 |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中国野生植物资源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